留学生问:为何国内媒体眼中的我们形象如此糟糕

2015-06-19 阅读:12474 来源:北美留学生日报
分享: 
随着出国留学的人数增多,人们对留学生也开始越来越关注,自然报道数量也一路上升,这些报道中,吸引人眼球的标题不少,甚至可以说个个都劲爆。

出于好奇,百度新闻里搜索了一下关键词“留学生”,连续翻了十几页,加上印象中几次大事件,把标题中的重点词简单拼凑下,从新闻报道中反应出的留学生生活是这样的:只想出国镀金的我们通过作弊抄袭等手段获取学术成绩,花式炫富扫荡名品店,开豪车超速引来警方直升机拦截,中国人扎堆朋友圈关系混乱,绑架强奸杀人案频发……哇,看起来很炫酷有没有,诶等下,可是怎么感觉和我过的日子不太一样啊……

随着出国留学的人数增多,人们对留学生也开始越来越关注,自然报道数量也一路上升,这些报道中,吸引人眼球的标题不少,甚至可以说个个都劲爆。作为一名普通留学生,每每看到这样的标题,都多少有些不舒服,对事件本身有之,对报道态度更有之。

这些事件是真实的吗?是真实的。

倒不是觉得媒体恶意编造负面内容,而是留学生本就是个少数群体,而人们对这个群体的了解偏少,误解较多。对于身边没有留学生的人来说,要想获悉关于这个群体的信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阅读各类有关新闻。而大范围的负面报道对加深误解激化矛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举个例子,在美国即便是内战结束后反歧视运动进行了这么多年,人们对有色人种的看法仍存在偏见,如果新闻里只要有关有色人种的报道,都是清一色的与暴力犯罪有关,那会对群众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所以现在,美国负面新闻大多就事论事,不会强调肇事者的人种,因为一不小心哪个角落就要开始游行抗议了。

传播学里有一个基础理论,叫函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最早的时候是对电视上暴力内容对观众的长期影响做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的结论是,长期观看电视节目中的的暴力镜头和犯罪剧情,久而久之会形成对真实社会的认知偏差,这些观众会比一般人更容易不安,更害怕成为某起案件的受害者。

而事实证明,观众对周围环境危险度的预估远远高于该地区实际的犯罪率。简单来说,通过观看电视,观众容易会通过偶然性时间所传达的信息,形成对真实世界的不准确判断。虽然这是个早期理论,而且研究的媒介是电视,并且函化影响对不同个体有着不同效果,不过对我们现在讨论的情况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尽管存在于各种报道中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但在新闻受众对某个具体对象或话题了解不完全的情况下,仅报道偶然性事件,很容易让受众对该对象形成片面的印象。而似乎对留学生频繁的大范围的负面报道,比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内容更具有误导性。所谓的暴力内容一般指一部电视剧或电影中的打斗杀害等一小部分情节,而一篇关于留学生的报道,却是通篇在讲述一个(往往是负面的)故事,这样的影响甚至不是潜移默化,而是直接且直观的。

就像那个8000留学生被开除的新闻,从厚仁发布白皮书,各大媒体就争相报道,从新浪网易腾讯搜狐到一些不知名网站皆有转载,覆盖范围之广,而大多直接贴上数字,却鲜有评论。8000这个数字触目惊心,却少有人提到2014仅一年的留学生数量就近46万。

太直白地报道不加评论任人解读,反而是一种不作为的偏见。戏剧化的是,在这白皮书发布10天后,俄亥俄大学(报告中开除学生最多的学校)常务副校长写了封公开信表示数据不准确,且从接到过任何采访和采集数据的要求。

即使这样,那个8000留学生被开除的新闻已经沸沸扬扬传了10天了,各个媒体发布的打脸的澄清文章,对留学生本就岌岌可危的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没多大改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对这样的事件关注后续报道。只一眼,记住一个8000,也就没什么了,而媒体最初报道这个数据的时候,并不会觉得夸张和不合理,因为他们本就对留学生有着偏见,而这偏见的种子恰恰是最初自己种下的。幸好留学生群体相当具有多样性而且内部联系并不那么紧密(不像美籍非裔),要不然必然会觉得受到了深深的冒犯。

媒体导报抢眼的新闻,并且内容属实,其实并没有错。至于类似新闻累积造成的宏观影响要不要考虑,这就是事关多大,或者媒体人的觉悟问题了。

关于新闻上控制正反面内容数量,有个经典案例。20世纪以来的气候变化以众所周知,科学家们逐渐发现并开始证实,这并不是单纯的冰期和间冰期的自然周期,而是有很大程度上的人为作用,其中,最著名的人为影响就是温室效应。如今已有97%的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人为因素占了很大比重,并且需要采取行动预防和组织恶化,另外3%则认为气候变化与人为无关。

97:3这样大的差距,却在一些工业大鳄和一切政府部门的影响下,出现在新闻里变成了1:1,倒不是说歪曲数据,而是媒体用几乎同等的篇幅和数量来讨论气候变化与人为因素有关/无关。这样看似毫无偏见地对争议性话题公平且平均的报道方式叫false balance/biased balance,而其产生的误导性影响几乎是致命的,就像告诉温水里青蛙,诶没事没事现在还不确定炉子有没有点火呢。

有失比重的报道在关于气候变化这等大事上看起来严重了不少,的确,留学生群体的形象相比之下并不是多严重的问题,而且我写这么长篇大论也不是想谴责什么。

我们从小写作文的时候老师都会叫我们一种策略叫做以小见大,从一件小事切入,从而引申出一些全局性的总结和道理。然而这种写作方式或者所理解方式并不适用于新闻写作或者对新闻的理解。个例或许引人注目,但毕竟是个例,同样的事例报道多了,在读者心里对某些事的比重和看法就悄悄地变了。这样的情况不仅仅体现在如今大众对留学生有失偏颇的印象,还有很多。

比如连续的飞机失事,让人对坐飞机开始担忧抗拒,而其实飞机依旧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只是记者不会每出一场车祸就长时间的追踪调查;再比如医患关系,不断涌出的医生动手家属崩溃的新闻,并不能总结出医生都是拿着高薪却都无人性无医德,只是一位医生成功完成了1000例手术并不会被报道,而他在第1001次手术时失败引发的矛盾就不小心上了头条。所以啊,有时候所谓以小见大却是典型的以偏概全,而机智如我们在做这些reading的时候一定要动用critical thinking,不会?没事啊,有教材↓↓↓

一个人准备文书、一个人飞去异国他乡,其实留学路上并不孤独,用Better APP帮你找到更多留学小伙伴,大家在这儿讨论留学路上的那些事,找到一起飞的同路人,让留学社交就在指尖。

标签: 社会学院 发布于:2015-6-19 10:22 51offer编辑:Alice
更多>>相关院校

俄亥俄大学

所在地区: 俄亥俄州 所在城市:Athens USNEWS排名: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