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失利到剑桥六年留学生活和申博经验

2014-07-25 阅读:16107
分享: 
我的大学一波三折,从内地到澳门到美国最后又到英国。一路摸爬滚打, 在此也想分享关于留学、求职以及申请博士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少走一些弯路。

2012年6月8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结束了,而我也完成了在剑桥大学的硕士学位,完成了17年的学业。

此刻,我坐在康河边上,静静回思。我想以亲身经历鼓励在高考中表现不如意的同学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也曾经历失败的高考,不走运的志愿,从重点落二本又掉三本。

而如今回过头来,恰是这次挫折点燃了我接下来6年奋斗的激情。 我的大学一波三折,从内地到澳门到美国最后又到英国。一路摸爬滚打, 在此也想分享关于留学、求职以及申请博士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少走一些弯路。

高考失利,焉知非福

我于06年参加高考并从杭州外国语学校毕业,时隔6年,改变我人生的可能是那令人失望的高考分数,没填好的志愿,以及同学的一个电话。

只记得我高考的时候很紧张,简单的算数怎么也算不对,物理大题理解错误,文言文跟往常一样没读懂,只有英语做得还算通畅。考完在家郁闷了几天,去公园转了几圈。分数出来考了561分,当年浙江省理科重点线是570分。

还是得面对现实,跟爸妈努力研究了几天志愿,第一志愿填了山东的一所大学,后来报纸上印的该大学的投档线就是我的分数,但由于是115%投档最终没被录取,最后进了一所自费本科。

6月29号晚,同学打来一个电话问我有没有兴趣去澳门读书,但不影响内地的录取,截止时间是6月30号。话音刚落,我跟爸妈连夜从温州赶到杭州报名,由此,我9月幸运地到澳门上了大学。

现在回想,如果我当年如愿上了浙大,肯定就不会去澳门了,后面也不会折腾着转学美国,估计也拼不过各类牛人们挤进剑桥了。

手上要抓着东西毕业

大一的课程对我来说并不难,多了很多空闲的时间,我琢磨着不能浪费光阴。一开始,我在电脑桌面上写下“每天至少学习4小时”,没过多久便发现执行起来有难度,不是因为我不想学习,而是真心没这么多东西好学的。

于是我把桌面改为“一周最多学习4小时”,这样一来我的每周4小时学习变得十分有效率,而我用剩余的时间来干什么呢?我用一句话激励自己“毕业的时候手上一定要抓着东西”:这东西不能是一纸文凭,这东西将证明我的大学没有虚度,这东西将给我带来第一份工作或者一所好的研究生院。

我开始广泛地阅读来寻找自己的兴趣,参与学校各种各样的活动,做家教赚点生活费,以及在新浪网开办“澳门大学生的博客” 。

当然这样的“好景”仅限于大一的时候,后面课程越来越难,学习逐渐成了生活的常态。在大学里我经常是从早学到晚又学到深夜,但不会像高中时候那样学一会儿就有烦腻的心态。

可能是因为大学里我学的是自己选择的并且喜欢的,对于不喜欢的课我会尽可能拿高分得敷衍掉,并且大学里我不用每天都被逼着学到晚,于是即使是考试前抱佛脚也是怀着之前玩得太多的内疚心理,好好复习。

不自满,不自卑,不断挑战,不断上进

大一大二的成绩都排在年级前三并拿了奖学金,但我并不得意这些成绩,因为我心里清楚自己学业上花了多少功夫,我明显可以做得更好。当时澳门的高校开始流行2+2的留学项目,就是在澳门读两年然后到美国的合作学校继续读两年,就可以拿到美国学校的文凭。

教务长给我们介绍留学美国以及该合作项目:他非常自豪得介绍自己的女儿本科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毕业,从事金融工作二十几岁就年薪百万,每年还可以飞到某个欧洲海滩度假。

虽然我们可能做不到像她女儿那样(因为她女儿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我们可以先通过这所位于密西根州东部的合作学校拿到本科文凭,然后等研究生申请到密西根大学。虽然教务长的规划听起来不错,我还是秉着“不能只靠一纸文凭毕业”的原则认真研究了转学美国是怎么回事。

我发现其实很多美国大学都是接受国际转学生的,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项目只是打通了录取程序以及对一些课程和学分的认可,但通过自己申请转学仍然是可以把在国内修的一些学分转到美国高校去的。

我相信自己申请一定能申到比合作项目好很多的大学。于是我开始自己申请,考了两次托福,把所有中文的课程大纲翻译成英文,准备好各种申请材料。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无数人下岗,我转学到了俄亥俄州立大学。

留学是梦想,但千万不要盲目

在到美国以前,可能和很多同学一样,我想象的美国就是像纽约一样的大都市。而到了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布市,我转悠了半天没见高楼,问问路人市区在哪,却被告知市区是最没人去的地方。

现在我回国就告诉亲戚朋友,美国除了几个大城市以外,就是个大农村,不能跟国内比。近五六年来,留学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中国学生成指数增长。同学们在欢喜自己拿到了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更需要思考下,为什么近些年国外的大学突然对中国学生伸出了橄榄枝?

这明显不是因为中国学生的智商或整体素质在近些年提高了,这也许是因为近些年中国学生的英文水平提高了,但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高校在遥远的东方发现了一座金山。

教育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产业,因为它总是牵着你的鼻子走,塑造你的价值观和成就感。

各大留学论坛里弥漫着对留学过分的向往,从而导致了鱼龙混杂的留学中介的滋生。你付出了很多努力,大学里取得了好成绩,考出了托福、GRE、GMAT高分,小心翼翼准备了申请材料,最后收到了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但这时千万不要落入教育陷阱!不要让那一纸录取混淆你的成就感,不要认为那一纸录取是对你的付出的证明和回报。

很多时候,那录取通知书配不上你的努力,那项目可能根本就不像你想象得那么好!国内优秀的同学要申请进入剑桥大学要比从美国一所大学申请难很多,所以读剑桥的同学不一定比很多没申请进的同学优秀。在选择留学学校和项目的时候,我建议同学们多咨询已经在那的学长学姐,了解清楚近些年的生源和毕业生的去向,了解学校所在的城市环境跟安全情况。

更重要的是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出国留学, 想要通过留学收获什么,这个留学项目是否可以帮你实现期望的收获?我与三位在剑桥的同学一起创建ChaseFuture.com 也正是为了给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真实透明的信息平台。

申请实习、工作、硕士、博士,我也希望有人能早点告诉我

摸爬滚打走过了五年本科一年研究生, 也仅在此留下一身的泥巴与同学们分享。在澳门的两年我读的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之后转学到俄亥俄州立大学继续攻读金融专业。虽然在转学过程中损失了一些学分,但其实10年6月我已经完成了金融专业的课程并准备毕业。

但就在毕业前夕,我回过头来思考“手上是否抓住了想要的东西”?我的答案是显然没有。虽然我的成绩很好,但缺乏实习经验的我还是没能在美国找到工作。

申请实习、工作

虽然在美国找工作也很讲究关系,但对于没有太多关系的中国学生来说,在美国找工作其实是一个很程序化的过程。而我就是没把握好这个程序化过程的典型案例。

为了通过层层塞选并在竞争对手中挖到最优秀的毕业生,美国很多大公司其实在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对同学们“下手”了。大一的同学会有机会申请 “Spring Week”,就是在春假期间到公司参观一周并参与一个小项目。

大公司利用这样的机会在校园做推广并锁定一批他们觉得有潜力并且对自己公司感兴趣的同学们。当然,大一没参加“Spring Week”也不要紧,更重要的是在大二大三的暑假或者寒假找到一份实习。

为了申请到自己梦想的实习工作,很多同学其实从大一就开始完善自己的简历了。他们会主动去学习行业相关的知识,关注感兴趣的新闻,在学生社团担任一个领导职务,并参加各种比赛以及公司举办的活动。

这样,他们不但在申请的时候有一份闪亮的简历,更可能在申请以前公司管招聘的HR就已经认识他们了。毕业前有一个不错的实习经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实习结束的时候,公司会发放明年全职的工作机会给表现优秀的实习生们。

而明年开始招聘全职的时候,半数的职务已经分配额给今年的实习生,而另外半数的大部分也会发放给在其他公司有过相关实习工作的同学们。

所以,我对想要在美国找到好工作的同学们的建议是:未雨绸缪,竭尽全力申请到一份好实习!

申请硕士、博士

难道就这样带着一纸文凭回国?我也曾一度弥漫,困惑,焦虑。

一次偶然的机会,金融系主任要找同学帮助一个学术项目,也正是这次机会把我带进了金融的学术领域并在毕业前夕决定再多读一年,主要用来补充经济、数学以及统计课程。我的工作主要是帮助从上市公司年终报表中收集董事会的信息。

简单的步骤却十分花时间。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我几乎每天夜里都要到工作到两三点,也由此初初体会到做学术的艰辛。

在教授的鼓励下,我成功被剑桥的金融硕士项目(MPhil in Finance)录取,并准备通过硕士申请金融博士,进军学术圈。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只有当我开始在剑桥读硕士之后,才真正了解到要读一个好的博士,以后要做一个好的学者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要拿到一个顶级的商科博士录取已经很难。比如芝加哥大学的商学院每年会收到大约700份申请,但只给20个录取,录取率大约3%。

只是有完美的成绩是不够的,那怎么才能被录取? 按剑桥一位教授的话说,收博士生跟做生意一样,亏本的买卖他们是不愿意做的。

因为对于学校来说培养一位博士生的成本很高,而收益却很慢,风险也很高 。学校花钱培养四五年博士生,但最后能从博士生那得到的收益是什么?博士生毕业一般都拍屁股走人,而学校无非是期望有朝一日辛苦培养出来的博士们能在学术界有所造诣,能给学校带来好名声。

而且学校很不喜欢培养了多年的博士最后跑去大公司工作赚钱去了,这对学校来说无疑是多年的投资打了水瓢。所以,跟控制投资风险一样,学校要录取的是要有决心献身学术界并且以后能做大学问的潜力股。但申请人怎么证明自己献身学术的决心?显然,700人里面有600人只是在“吼”自己将会如何如何投入学术,有100人已经拿了一个硕士或两个硕士学位,有50人有明确的跟学校对口的研究课题,有20人拿到了很好的推荐信。

没错,一份好的推荐信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学校相信一位知名教授不会牺牲自己的名声给一个自己都没信心的学生写推荐信。

但是,录取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在艰难的五年博士学业里“存活”下去,毕业时在“武林大会”上拿到好学校的教职,做了助理教授要在五年内在顶级期刊发表四五篇论文,最后能拿到终身教职的博士们真可谓是万里挑一。

所以,请同学们给平时“不起眼”的正教授们多投去一丝敬仰的目光吧。

最后我选择了创业

读书对我来说是个自我发现的过程。读了硕士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学术,读了多年金融专业才发现自己并不想去银行上班。

而创业家的精神一直流淌在我温州人的血液里。 我很幸运在刚来到剑桥时就遇到了几位有着同样创业激情的好兄弟们。去年冬天,我们创办常春藤文编,通过哈佛、剑桥、普林斯顿等顶级名校的在读学生们帮助中国留学生修改申请材料。

标签: 留学经验分享 留学指南 发布于:2014-7-25 17:17 51offer编辑:Hely
更多>>相关院校

剑桥大学

所在地区: 英格兰 所在城市:Cambridge TIMES排名: 1

优势专业:航空和制造工程学 化学工程 土木工程 计算机科学 电气及电子工程

1681个学生正在申请

免费申请